流动摊点为什么大多数人对“它”既爱又恨

11/13/2023 蒸汽

  流动摊点串起了大街小巷,为市民提供方便的服务。但与此同时,摊贩也存在无序经营等问题。面对老城治理和新城规划,流动摊点该何去何从?

  流动摊点串起了大街小巷,为市民提供方便的服务。但与此同时,摊贩也存在无序经营等问题。面对老城治理和新城规划,流动摊点该何去何从?

  “来个煎饼,不要葱花不要辣。”这样的话想必大家不陌生,每天清晨从早点摊买杯热乎乎的豆浆,吃个煎饼,已经成了很多城市小白领的“标配”。

  除了油条包子烤鱿鱼烤冷面,路边摊还卖水果、蔬菜和其他生活用品。“下班晚了,就得找这些流动摊填饱肚子。”住在回龙观的黄晓萌表示,虽然很多便利店和饭店也营业到深夜,但其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是“人找店”,而流动摊贩则是“店找人”。“一次上班路上,我觉得鞋子磨脚疼,没走几步,就在路边摊上发现了鞋垫。这些摊位就像移动的便利店,他们能揣摩透你的需求,带着供给过来找你。”黄晓萌感慨地说。

  如果没有了流动商贩,消费的便利性将大打折扣。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杨旎认为,随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市民生活需求难以被有效满足,流动摊贩弥补了需求空白,让市民消费更方便且成本低廉。

  暖黄的灯光、烤红薯的香气,路边摊让人觉得城市不只有钢筋水泥,还充满了人情味儿。一个小摊,对消费的人意味着早餐,对摊主可能意味着全部的收入来源。芍药居地铁站口卖春饼的李大爷几年前和老伴儿从东北来北京,“两个儿子都在广州打工,挣得少,顾不上我们,俺俩的生活全靠这个饼摊了。”

  “流动摊贩是不是都没有卫生许可证啊?”家住西城区的陈薇怀疑道,“上次在军博附近买煎饼,吃了之后胃里难受了一天。后来想想,原因是离西站近,人来人往,商家不图回头客,所以卫生安全更没保障。”

  吃得不放心,出行也受影响。“每天早晨从金台西路地铁站一出来,我就能闻到早点摊烟熏火燎的味道。路不宽,摊位摆得乱,排队的人把道都占了。地面油乎乎、黑漆漆的,走上去直打滑。”公司职员马先生无奈地说:“要是流动摊贩也能规范化就好了。”

  不光市民这么想,商贩也有类似的想法。李大爷感叹道,“守着春饼摊,每天都提心吊胆。如果能划分固定的区域给我们做生意,即便付一定的租金也可以。”

  近些年针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政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拉网式站街巡查为主,对所有无经营执照的流动商贩进行取缔。第二阶段是2009年前后多地实行的“疏堵结合”式管理。

  其中有“完全合法化”的方法:例如杭州等地对符合资格条件的摊贩颁发许可证,将其“收编”为个体工商户管理。

  还有“半合法化”的方法:限时限地设立“疏导区”,实现便民的“一刻钟生活圈”。例如北京西二环官园批发市场的早市。每天早6点到8点时段,允许在门口的空旷地带设摊,摊贩只用支付很低的清洁费用作为管理费。

  然而,杨旎认为这两种方法各有不足。“完全合法化”的方法是传统管理思路的延续,实际效果不理想。“半合法化”触及不到流动摊贩背后的三大重要问题:

  1.食品安全方面,城管无相应职权和技术方法监督商品质量,以次充好的状况依然存在。

  2.市场秩序方面,流动商贩和有照商贩间存在不公平竞争;便民生活圈形成“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人从事流动摊贩工作,增加城市管理压力。

  3.管理合法性方面,摊贩没办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合法性得不到认可。而工商、食药、卫生等部门,则以疏导区虽符合有关政策但其设立并不合法为由,不承担监管职责,造成区内监管真空。

  杨旎解释,这正是流动摊位虽然“便民”却不够“利民”的原因,“一旦老百姓和摊贩发生纠纷或者食品安全事故,难以找到监管责任主体。”

  路边摊确实方便,但也让人不放心,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好法子,能让我们又方便又放心?

  国外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社区跳蚤市场就是这里面之一。“我在加拿大生活过一年。曾在旧货市场用1加元买到了原价50的书。它能同时活跃经济和社区生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郭海英建议,未来我国针对流动摊贩,能采用法治化、精细化、社区化三种办法来进行管理。

  法治化,即先以法规范,再依法管理。管理方式能更加灵活,适当简化现行的摊贩登记制度。

  精细化,即利用大数据进行监控与分类管理,在执法过程中考虑不一样的区域、不一样流动摊贩的性质和特点。

  社区化,即推行人性化、科学化的治理模式。听取居民意见,整合社区资源协同参与治理。最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应调整思路,先将流动摊贩视为“服务对象”,再作为“管理对象”。

  “应该把摊贩也当作城市的主人,赋予权利和义务。而不是简单将其视为被整治对象,一刀切式取缔。”于海认为,治理的关键,在于鼓励商贩一起参与维护城市环境。“以开放的心态正视流动摊贩的存在,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我们应想办法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让他们慢慢接受城市的经营习惯,不再去来路不明的地方批发食材,自觉打扫摊位周边路面。”(“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众号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