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强 实习生 刘璇)吉县下岗职工张新立从一纸想象发端,4年间历经百余次失利、累计投入10万元以上资金,总算研制出“生物质气化与直燃两用炉”,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后以节能、高效、环保的特性遭到农人欢迎,并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式专利。
吉县苹果栽培培育面积达26万亩,每年剪枝、更新树种发生很多的树枝,每到冬天,当地农人用来烧炕取暖,但取暖作用一向不抱负。张新立创造的“生物质气化与直燃两用炉”成功填补了国内以生物质为燃料替代传统烧煤供热取暖的空白,经过与暖气衔接,采纳小距离设置炉排、吸力风机吸气设置、三次留床净化等秸秆气化、直燃技能创新,克服了惯例气化炉在焚烧时不能加料的缺点,进步了燃料的热效率,使燃料完成了充沛焚烧和亚焚烧,处理了其它秸秆气化炉脱硫不完全、产气不稳定等技能难题,不只供暖速度快、供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并且操作简略快捷、节能又环保。
现在,该炉已在吉县中垛乡、文城乡、东城乡所辖10余个乡村,以及乡宁县、洪洞县等地推行开来,深受当地农人欢迎。在吉县中垛乡南宜秋村,简直家家户户院墙外都堆满果枝和农作物秸秆,用两用炉既能因地制宜、下降取暖本钱,也能进步取暖作用。该村果农文涛说:“曾经烧炕炉,炕暖家冷,早上起来头后边总有一股凉气,现在全屋都温暖,连棉袄都不必穿了!”文涛家栽培的5亩苹果树正值新老替换期,每年剪下来的果枝有半吨多,再加上田里的秸秆,基本可替代用煤取暖。乡民张瑞立也说,他家曾经光煮饭就要烧80斤至90斤玉米棒,现在这个炉子每天只需烧20多斤,并且送暖快,作用也好。
张新立介绍,自己原是吉县沙坪煤矿下岗职工,一次偶尔时机,便萌发了做新式炉子的主意。自2008年起,他一有时间就揣摩图纸、规划炉子,累计投入10余万元,光抛弃的炉子就有100余个。下一步,他还要把两用炉改善为集供暖、煮饭、洗澡功能为一体的新式炉,让山区农人日子更快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临汾日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材料,均为临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制止下载运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存案挂号证编号:14093051阅读本网站主张运用1024*768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