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一生化为华丽的句点孤独悲凉的【岛风】

  “丙型”,即日本海军所谓的“理想完美型驱逐舰”,其区别于“甲型”的大型舰队驱逐舰如「阳炎型」和「夕云型」,更不同于用于护航防空的“乙型”,“丙型”是用来进行舰队决战的驱逐舰也正是本文今天的主角【岛风】。

  【岛风】除继承了日本驱逐舰一贯强大的雷击能力的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舰艇的机动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水雷屋”们称她为“理想完美型驱逐舰”的原因,其可以充分的发挥“水雷屋”们的操舰术和雷击术两大特长。

  1937年退出的《伦敦海军条约》后的日本彻底摆脱了条约对军舰尺寸、排水量等方面的约束,就驱逐舰而言大型化、高速化、重装化成为必然。由此诞生了日本海军的“目标舰”——“甲型”驱逐舰「阳炎型」。

  1938年,当“甲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造时,美国海军开始建造航速高达37+节的「班森级」和「格里维斯级」,这一消息传到日本海军耳中如临大敌,海军军令部希望在1939年能建造出40节以上航速的实验舰誓要超过美国船。为此,当1939年动工的「阳炎型」9号舰【天津风】建造时,工厂为其搭载了一部实验性质的新型高温度高压力锅炉,通过测试新型锅炉的数据基本满足需求,这样,新舰的动力系统确定。

  1939年测试新舰动力系统的同时,日本海军获悉了美国「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研制计划,其中高达27.8节的航速这一指标又一次深深的刺激了日本。虽然相比「阳炎型」的35节航速还有一定差距,但日本海军认为作为夜间突袭就是一场追逐战,驱逐舰的航速就应该让对手的战舰连看尾灯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当对手战舰的航速提高后己方的驱逐舰航速更应该大幅度提高。然而事实是,己方的攻击手段是撒雷,鱼雷的速度远比战舰快得多,搭载舰航速再快于攻击效果来说基本是无关的,不太理解为何需要用驱逐舰和战列舰来比航速……。

  为此,高航速新型驱逐舰必须加快上马,结果就是1939年的“丸四计划案”中增加了一艘航速要求达到40节的试验性驱逐舰。

  由于动力系统在【天津风】上实验成功过定型,而军令部又希望新舰基本保持“甲型”的设计,不要做过多改动。最终撇开一些不切实际的需求后,新舰终于在1941年定型并于舞鹤海军工厂以125编号动工,1942年5月15日,125号舰正式命名为【岛风】,而舰艇登记册中的舰艇类别则为「无舰型」。同年7月18日下水,隶属吴镇守府舰籍。1943年5月10完工后划为日本海军一等驱逐舰,原【春雨】、【大潮】的舰长广赖弘中佐被任命为新【岛风】号的首任舰长。

  而在一个月前的公试中,【岛风】创下了40.9节的高航速(除鱼雷艇外),而上一个最高航速记录正是由【岛风】的一代目,「峰风型」4号舰【岛风】创造的40.698节,而新舰被命名为【岛风】或许有继承传统的寓意。最终【岛风】在超负荷公试时的排水量达到2894吨、轴马力为79240匹。(超负荷公试状态,燃油及弹药补给等仅搭载2/3或至少一半的航行状态,锅炉90%功率)

  随着战局发展的不利,原本在42年《丸五计划案》中的16艘“丙型”驱逐舰在中途岛海战后被尽数中止。新的《战时紧急造舰计划案》中增建了大批的「秋月型」防空驱逐舰,而“丙型”则一艘未加,因此造就了【岛风】成了独苗没有姊妹舰,与其他驱逐舰编队都会有协调问题。

  【岛风】武备上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计划安装的七联装610毫米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2具,如果实现【岛风】则具备了一次齐射14条“长矛”鱼雷的能力,除了「球磨型」的【大井】和【北上】这样的重雷装巡洋舰外夸张的雷击能力无人能出其右,达到了驱逐舰雷击能力的天花板。

  然而,经过多次论证后发现七联装鱼雷发射器在失去电动助力后,仅靠舰员人操尤其是亚洲人体格比较小的情况下因其重量过大是完全不可能操作的,无奈下最终妥协后的结果就是【岛风】上搭载了带有防盾的“零式五型”五联装610毫米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数量由2具改为3具,这样可同时齐射15条鱼雷进行攻击,相对的由于空间过于紧凑而取消了鱼雷再填装置,甲板上的小车滑轨仅仅是为了发射器之间的鱼雷调度而设。

  岛风的主炮沿用了“甲型”的127毫米双联装主炮,不同的是采用了「夕云型」的D型而非「阳炎型」的C型,同样采用前一后二背负式布置,虽然有75°的对空射击角度,但需要放平炮管后再装填的机制使得这门主炮相对于「秋月型」的双100毫米主炮来说失去了对空射击的能力,必须得说是一个遗憾。

  舰桥的设计与「夕云型」的近似,但在罗针舰桥前部下沿增设了整流板,如线图图示描述的话,这种栏栅是的整流板仅作挡风使用,有很大的可能是为避免海风灌入罗针舰桥内部。

  同时相比于前几型驱逐舰后期需要改造来加强防空力量的薄弱,岛风在下水时就在舰桥前部安装好机枪台。

  1943年开始「秋月型」开始批量安装雷达设备,同样于1943年下水的【岛风】自然在下水时就已经安装了22号对海搜索电探(雷达),在之后的改装中后桅也加装了13号电探。

  前部机枪台的13mm机枪被在后期改造时替换为25mm双联装高射机枪,舰舯机枪台的25mm双联装高射机枪被更换成三联装,同样在严酷防空压力下,2、3号鱼雷发射器之间的指挥塔侧同样增建了机枪台,布置了2座25mm三联装机枪,这样1944年8月改造后的【岛风】防空火力达到三联装25mm机枪4座,双联装2座,单装防空机枪在“阿号作战后的兵装增备状况调查”中显示增备了25mm机枪7挺,13mm机枪1挺。

  而反潜装备则沿用了九四式深投1座、深弹装填台一座、手动抛掷台4座,后又在改造过程中增加两部深弹透支滑轨,以及九三式水中听音机1部。

  大多数资料显示【岛风】依旧采用日式驱逐舰传统双曲型舰艏,而根据图片显示,【岛风】的舰艏相较于双曲型舰艏区别较大,更不似早期的勺型舰艏,钢铁君更倾向于【岛风】采用的类似于舷缘外倾艏,是介于斜舰艏和飞剪式舰艏之间的的一种。

  竣工后的【岛风】被编入第一舰队第十一水雷战队,在以训练任务为主的第十一水雷战【岛风】开始了人员和装备的适应性训练。在柱岛泊地训练中,【岛风】参与了战列舰【陆奥】爆照后的救援工作。

  7月还在濑户内海进行鱼雷训练【岛风】接到命令,应一水战司令官木村昌福少将的要求,联合舰队司令部批准【岛风】编入第五舰队参与北方作战任务。7月5日达到幌筵岛的【岛风】与残破的第九、十、二十一驱逐队编成组队,并涂刷了新的伪装迷彩。

  在经历了15日的中止作战的插曲后,7月22日【岛风】所在的一水战正式开启基斯卡岛撤退作战,这也是【岛风】首次参与实战。29日,撤退部队进入基斯卡岛海域,【阿武隈】于11:50发现到外围有船只信号,13:00【岛风】及旗舰【阿武隈】号轻巡向基斯卡岛港入口200°方位进行了一波鱼雷齐射。而实际上这只是基斯卡岛外围的一个小岛而已,精神高度集中的观察员过于紧张而误认为是美国巡逻舰。下午1:40第一运输队【阿武隈】、【秋云】、【夕云】、【风云】和第二运输队【木曾】、【朝云】、【薄云】、【响】成功进入基斯卡港,并于14:30分完成兵员撤离行动。此役共从基斯卡岛营救回5183人、其中海陆军人员各半,【岛风】成功的完成了首次实战任务。

  基斯卡岛撤退任务的结束,参战各舰只于8月初开始回归原舰队。【岛风】所属的第十一水雷战队脱离北方部队指挥回到濑户内海。受贝拉湾夜战中美军使用火控雷达精准击沉【荻风】、【岚】、【江风】三艘驱逐舰的刺激,整个十一水战与其他各舰只集中进行了使用电探参与作战的试验训练。

  截止到11月初,【岛风】一直都在进行着护航运输的任务,先后为重巡【摩耶】、【鸟海】,航母【大鹰】、【冲鹰】等舰只单人护卫。

  此时拉包尔被盟军攻击地焦头烂额,为了在布根维尔岛建立机场,盟军慢慢的开始登陆作战。为了应对这一威胁,时下已被编入二水战的【岛风】与整个战队一同由栗田健男司令官指挥的游击部队进行“罗”号作战的辅助力量被编入了东南方向部队。11月2日,油料补给船队(【岛风】、【天津风】、【涟】、【日章丸】、【日荣丸】)作为先行部队从特鲁克基地出发,期间意外不断,先是油船【日章丸】被美军空袭命中,接着为救援晚一天出击的【鸟海】【凉波】脱离编队。【岛风】单独护卫【日荣丸】先行前往拉包尔。至5日清晨到达时,轻巡【阿贺野】及【长波】等5艘驱逐舰已在此集结待命。

  栗田舰队基本大破,东南方面司令官草鹿任一决定让游击部队先行返回特鲁特泊地,而刚到拉包尔的【岛风】也编入了游击部队的护卫队,除【摩耶】外的重巡被【岛风】、【凉波】、【玉波】等护卫着傍晚从拉包尔出发两天后返回了特鲁克基地。至15日【岛风】、【玉波】护卫着【高雄】、【爱宕】、【翔鹤】到达横须贺,而此时其自身也出现了动力系统故障。修复后直至年末,整个二水战都在从事着运输护送任务。

  进入1944年,【岛风】在整个上半年不是在反潜、就是在反潜的路上,甚至在随后的“比亚克群岛战役”中也毫无建树。直至日本海军的噩梦“莱特湾战役”。

  10月18日“捷”1号作战开始,至24日栗田舰队受到美军航空兵打击,战列舰【武藏】被弹多枚航速减慢脱离舰队,【岛风】受命前往掩护【武藏】,下午6时【岛风】接舷【武藏】左后,从【武藏】转移已沉没的【摩耶】船员607人。随后25日凌晨以24节航行的【岛风】与【秋霜】相撞,左侧舰艏受损。事后据【沖波】舰员回忆,事故有可能由【岛风】误认为礁岩是敌方鱼雷艇而发出“接敌”信号造成混乱而发生的。

  同日,在栗田舰队遭受美军“塔菲三号”小队袭扰时,二水战及【岛风】却远离战场,本应对敌方轻航登陆部队最好的袭击机会,利用40节航速进行高速鱼雷战的【岛风】再也等不来了。

  战至26日美日双方都已力竭,尤其日均损失更为惨重,二水战旗舰【能代】沉没,【岛风】、【岸波】、【浦风】、【滨波】、【秋霜】都已燃油耗尽,舰队不得不返回文莱休整。

  莱特湾海战后的【岛风】经文莱到达马尼拉,而此时成为二水战旗舰的她迎来了最后的旅程,IJN水雷战队的掘墓之旅-“多”号作战。

  这里不再细数多达9次的运输任务,仅表述下作为旗舰的【岛风】在第三次任务中的战殒过程。

  11时,船队被美军B24发现,同时西南方面舰队命令驱逐舰【初春】、【竹】与第四运输队汇合后回航马尼拉。

  21时,第三运输队与先期达成目标的第四运输队残存部队汇合, 【初春】、【竹】编入第四运输队,【朝霜】、【若月】、【长波】编入第三运输队。

  11日凌晨,噩梦降临。盟军第38特混舰队寻觅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部队未果反而发现了第三运输队。从13艘航母上起飞的347架舰载机铺天盖地向【岛风】船队袭来。原计划中午登陆的船队通过电探在14000米外发现攻击机群,早川司令官命令船队加速冲向奥尔莫克湾登陆点,同时驱逐舰投放烟雾掩护全体舰只。战斗中【岛风】通过高机动和舰员优异的操舰术虽然躲避了会直接命中的炸弹和鱼雷,但在数次近失弹的爆炸和航炮扫射下船身多处受损失去动力,人员大量伤亡失去指挥。船队早川司令官、二水战炮术参谋结城佑雄、通讯官本间广以及【岛风】的炮术长、航海长均在战斗中阵亡,【岛风】的上井舰长、松原泷三郎参谋长重伤失去指挥能力,最高长官仅剩铃木安照机关参谋。成了集火目标的【岛风】对想要来救援的【朝霜】下达了“回去”的命令后燃起大火,最终于17时30分沉没在奥尔莫克湾。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除了被她赶走的【朝霜】外,整支第三运输队的另外4艘护卫舰只【滨波】、【长波】、【若月】、扫雷艇30和4艘运输船无一幸免均与她相继沉没。

  【岛风】的一生注定孤独,从单舰的诞生,到姊妹舰被取消,她既不会编入“甲型”的驱逐队,更不会和“乙型”编成。即便到了二水战亦是单舰成队,随意现代无论是小说、动画还是影视、游戏对她的描述都以孤单悲凉的形象塑造。

  1945年1月10日,【岛风】从帝国海军驱逐舰除籍,为她画上了悲凉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