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走进周口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战场”,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运作井然有序的现代化生产线,无人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生产车间,开足马力生产的企业,处处彰显着周口这片热土的发展活力和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周口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不断做大做强工业,坚持各方力量向工业聚集,各种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集,集中力量招大客商、建大园区、兴大产业、育大企业,推动工业总量不断扩张,结构一直在优化,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如今,筋骨渐壮的工业为周口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全市工业总量在全省排名由“十一五”末的第十三位,攀升到现在的第五位。2019年,周口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406.01亿元,相比200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了13倍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有13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
这一串亮丽的数字,充分展示了这些年来周口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折射了周口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蹄疾步稳。
正是由于工业,这一拉动周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引擎不断蓄力,“十三五”时期,成为周口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实现了“两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了一番,连续跨过了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大台阶,连续8年稳居全省第五位;再一个就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
1月下旬,记者在位于商水县的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车间内看到,裁、剪、车、缝、熨……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赶制夏装。这些轻薄软弹的衬衫、长裙将被打包装箱,经海关查验后出口到东盟地区的多个国家。
阿尔本不满足于此,还在进行着更大的动作,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阿尔本服装科技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拥有自动化生产线万件套,将极大地带动整个商水乃至周口的服装行业发展,成为吸纳过万人就业的,具有高标准高质量设计、生产水平的国际化现代服装产业园。
1949年,周口地区共有个体手工作坊等4543家(其中手工榨油作坊2700多家),仅有机床、台钻、砂轮、锻压等主要设备329台,机械动力总能力9541千瓦,年总产值1295.3万元,生产能力很低。
2000年撤地设市后,周口市工业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周口市格外的重视工业发展,紧紧围绕“三高三优”工作目标,立足改革和创新机制,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起的产业,全力发展县域经济,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主导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三次产业体系为14.8:44.0:41.2,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85.2%,周口市各项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32.15亿元,年均增长7.4%;累计完成工业增值税30.1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累计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9%,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5%。
工业对支撑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顶梁柱、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角色地位从“边缘”变为“主体”。
1月28日,安钢产能置换项目建设工地彩旗招展,运输车辆穿梭往来,各种机械紧张作业,安钢产能置换项目工地上,现场呈现一派大干快上、争分夺秒的火热景象。
安钢产能置换项目规划总产能年产1000万吨钢,共分两期三步建设。一期工程规划产能年产500万吨钢。其中,一期一步工程规划产能年产175万吨钢,目前各标段正处于施工高峰,计划于5月份整体建成出钢。按照规划,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含税)198.48亿元,年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年上缴税金8.88亿元,可安排就业4300多人。
安钢产能置换项目的成功落户,结束了周口没有大型重工业项目的历史,也将成为周口市工业结构逐步优化的有力推手。
1978年年底,周口有工业公司226个,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实现利税1051.7万元。可以说,当时周口工业无发展定向、无稳定的骨干企业、无定型的“拳头”产品,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如何改变这种窘况,从“农业大市”迈向“工业强市”,周口历届市委、市政府久久为功,不断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依托人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构建大产业,通过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通过着力培育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骨干企业,扶持支柱产业的发展。
目前,周口市已基本形成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电子电气、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新兴起的产业为引领,涵盖32个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先后打造出了金丹乳酸亚洲第一、尾毛加工全国第一、五得利单体面粉加工能力全国第一、益海粮油生产能力全省第一等多个工业公司第一。
近年来,周口市持续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一批支撑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的项目和企业做优做强,支柱产业规模优势更加凸显。
2019年,周口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出全市中等水准0.6个百分点,对全市贡献率为93.2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9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产业同比增长4.7%、纺织服装产业同比增长1.5%,医药化工产业同比增长23.8%、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增长9.7%、电子信息产业同比下降1.4%、家具建材产业同比增长7.6%。食品产业(仅次于郑州、漯河)居全省前列,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纺织行业现有纱锭超过400万锭,规模为全省第一,并大量采用日本、德国、瑞典等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产业升级取得长足进步。
机械手臂灵活挥舞,精准点击焊接,一条完美的焊缝瞬间呈现。在太康县永兴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机器人”完美的焊接操作。这家国家定点A级锅炉制造企业运用机器人焊接,生产出了50吨大型燃气过热蒸汽锅炉,热效率达99%,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
郸城县金丹乳酸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建立创新战略合作联盟,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生物新材料产业链,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乳酸及系列新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保持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了进一步抢占产业制高点,近年来,周口市在工业领域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将这“三大改造”作为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突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制订攻坚方案,邀请专家对企业把脉问诊,指导企业积极开展“三大改造”,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在技术改造方面,周口市共实施技改项目368个,总投资719.5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450.6亿元,已完成投资361.92亿元,完成率78.1%。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全市共入库智能化改造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27.7亿元,完成投资10.02亿元。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5家;累计参与对标企业133家、贯标企业28家。太康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饲料加工厂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第一批河南省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示范项目,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杆企业,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互联网+远程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和全省优秀智能化改造项目,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入选省级智能园区培育名单,九翔无人机产业园等4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双创”平台。
在绿色化改造方面,河南彩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9年省级绿色工厂,项城市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绿色园区。
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在科学技术创新的引领下,周口市工业公司发展质量持续提高。目前,全市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金丹乳酸)、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金丹乳酸、辅仁药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家(金丹乳酸、辅仁药业、科信电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莲花味精、金丹乳酸、力神机械、辅仁药业)、中国名牌产品4个(莲花牌味精、邦杰牌火腿肠、金丝猴牌糖果、口福牌系列食用油)、中国驰名商标13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2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
插上“云翅膀”,注入新活力。周口市积极搭建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加快“企业上云”,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落实,吸引更多知名IT企业落户周口,让数字化的经济真正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以来,华为公司在河南的首家工业互联网应用运营中心、浪潮集团打造的云绘三川· 沙颍云运营中心项目,以及中原和仁、紫云周口通等一批数字化的经济企业相继在周口高新区数字产业园签约落地。大数据、云计算、电商等产业正逐步成为周口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转型如中流击水,需破浪前行。从“小弱散粗”向“高精尖新”跃进,昔日的工业弱市正大步迈向工业强市。
2020年8月,投资80亿元的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落户港区,项目全部竣工投产达到最大产能后,预计每年度可实现出售的收益人民币10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000人左右,亩均税收贡献15万元;
2020年12月,周口中垣环保科技印染产业园在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建成后可入驻纺织印染服装企业约160多家,年创税收10亿元,带动就业人口约1万人。
去年,还有恒大集团河南周口现代农业产业园、耕德电子华为手机组装生产项目、双汇集团食品加工肉鸡孵化项目、豫沪合作周口产业示范园等一大批项目先后落地周口市各产业集聚区。
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沿和主阵地,周口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正散发出巨大的吸附效应,吸引各类项目抢滩登陆。
从2009年开始,周口市就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发展的平台,出台政策措施,提升服务功能,完善集聚机制,加快建设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并持续推进 “三提两改”,推动产业集聚区晋星升级。截至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96.58km2,建成区面积达到140.98km2;全市二星级以上产业集聚区达到8个,其中太康县、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集聚区,让周口企业由一个个“小舢板”,抱团成为一个个“产业舰群”。目前,周口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打造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3个千亿级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1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围绕节能环保等5个新兴起的产业、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2个优势产业、钢铁和可降解新材料等3个特色产业,启动实施“5+2+3”制造业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周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现代食品产业园和郸城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基地建设纳入全省发展规划。西华县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全市产业集聚“雁阵”效应凸显。截至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共入驻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700多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的一半以上。2019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886.8亿元,同比增长11.7%;总利润404.1亿元,同比增长14.3%;税收48.41亿元,占全市二三产业税收的66%;工业用电量23.2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49.1%;利用省(境 )外资金270.8亿元,占全市利用省(境)外资金41.8%。2020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
通过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周口市坚持推进产业集聚区内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涌现出乐普药业、龙源纸业、联塑集团、益海(周口)粮油、阿尔本制衣、梦尔罗服装、金丹乳酸、龙都药业、金丝猴食品、凯旺电子、凯鸿鞋业等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5个,占全市工业重点项目总数74.3%。纳税50万元以上工业公司(不含电力、燃气、自来水、废弃资源回收利用)179家,税收总额10.2亿元,占全市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纳税总额的47.4%。
周口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坚持错位发展,大力实施“一县一主业”和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出了鹿邑化妆刷、项城标志服、商水渔网编织、西华无人机植保喷防、太康锅炉制造、扶沟有机蔬菜、郸城制伞、沈丘聚酯网、淮阳塑料制品等县域主导产业品牌,成为周口跨越发展最扎实有效的关键所在。
苦干实干声音嘹亮,跨越发展号角激荡人心。趁着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雄风,周口将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工业强市之路上稳步迈进,出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