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 创新让老产业走进春天

  没有铁路、机场、航运,河南太康是个不折不扣的传统农业大县。过去人们提及太康,脑海里浮现的只有农业、农村、农民。

  仅仅四五年时间,太康快速实现了工业突破,产生了“全国最大的差异化纱线生产线、全国最大的差异化弹力面料生产线、全国最大的裤装集群、全国最大的双A级锅炉制造基地”多个行业单项冠军。传统农区如何走上快速工业化之路?近日,记者来到太康县实地调查采访。

  初春时节的太康,春风仍带有丝丝凉意。四通锅炉集团的车间内,工人们却忙得热火朝天。

  “这两天订单太多,国外的单子好多都没接,实在来不及做。”一大早,公司董事长冯坤忙着接待外商参观企业,他只能抽空和记者聊上几句。

  “这个燃气锅炉很先进,是全自动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3,能源消耗只有原来的1/2;过去30分钟才出蒸汽,现在只需3分50秒;每次启动只需要接通电源,按一下开关即可。”冯坤手指身边小冰箱模样的锅炉满脸自豪。

  素有“锅炉之乡”美誉的太康,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锅炉生产历史,大大小小的锅炉企业如棋子般散落在符草楼、张集两个乡镇。冯坤和记者说:“几年前,整个行业不是追求创新发展,而是仿冒成风、压价严重,陷入了畸形发展怪圈。”

  “那时太康锅炉的生产经营就是‘小米加步枪’,虽然产量很高,但无A级锅炉企业,无研发技术人员,无专业销售网络。业务人员拉来订单后,挨家比价,哪家价低就从哪家走货。”冯坤说,企业为赢得订单,互相之间不断打价格战,最终的结果是偷工减料、减小产品规格。

  太康引进了韩国知名锅炉制造企业斯大锅炉。当斯大锅炉第一台锅炉造好后,不少锅炉企业负责人前去参观他们的产品和工艺流程。

  “原本小炮楼模样的土锅炉,在这里变成了只有几立方米大小的铁盒子。这一看,给了他们很大的震动。”主抓太康县产业集聚区的太康县委统战部长张保华说,推动锅炉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拖不得、等不起,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企业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太康锅炉产业由以前的“散乱差”变成现在的“高精尖”,冯坤深有感触:“以前是赚一笔是一笔,只顾眼前。现在我们是一个大产业,身边就有外企斯大锅炉,我们一定要向行业标杆看齐。”

  如今,太康已形成拥有斯大锅炉在内的17家锅炉生产企业,其中A级企业5家,年生产能力2.65万蒸吨,年产值20多亿元,利税3亿多元,从业人员超万人,国内市场占有率35%,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棉花是太康的第二张名片,太康历史上因盛产棉花而享有“银城”美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型棉花加工公司遍布乡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种低端、粗放、松散的传统产业逐渐“没落”。

  “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关键是产品有没有创新,是不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说。

  在太康县万利源棉业有限公司的纺织车间,精梳机一字排开、干净有序,丝毫没有过去纺织企业那种呛人的粉尘和气味,一个纺织工人就可照看几条生产线。“这里采用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技术‘高精梳紧密纺’,产品比普通棉纱附加值每吨高3000元—5000元。”万利源棉业负责人轩敏义告诉记者。

  “我们厂对面就是通泰纺织和万利源棉业,这两个企业纺的纱,出了门就能运到我们这里变成布。”鸿文纺织董事长洪祖文表示,“织布印染和服装下游企业也落户太康,上下游企业的综合成本大幅度降低。”

  截至目前,太康县投产及在建的纺织企业精梳纺规模达到150万锭,年产坯布2.5亿米,年产服装可达2.1亿件,纺织服装基地规模越来越大。

  这个基地,能不能与国外高端品牌牵手?随着太康纺织业多年发展和转型升级,这一“考题”正在得到解答。

  纪梵希、迪奥等国际女装品牌的布料供货商是鸿文纺织,天顺纺织成为日本优衣库公司订单生产基地,润泰服饰与美国ZAK公司合作,海盟织造成为水星家纺的供货商……

  科技创新,让太康纺织这一传统产业从“夕阳”又变回了“朝阳”。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去年太康纺织业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只有产品更好,才能有市场。”王国玺说。

  “作为政府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营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的,就必须多方施策、肯下血本。”太康县县长李锡勇说。

  创新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太康县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加法,增优质增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培育纺织服装、锅炉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推进“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精细化”四化融合。

  做减法,去无效和低端供给。使用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企业淘汰落后设备。让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企业基本退出,腾出资源要素、市场空间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发展。

  做乘法,改革、开放、创新协同推进。成立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中心,建立招收、培训、管理、维权、服务“五位一体”用工新模式,依托企业建立12个技术培养和训练中心,保证集群用工需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六公开”、“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搭建融资平台,成立3个投融资担保公司,鼓励金融部门提供融资服务,对金融部门新增企业贷款进行奖励;建立“一对一”精准专业服务团队,形成了有效的“一三五”跟踪服务机制。

  做除法,去金融杠杆,降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人工、税费、社会保险费、财务、电力、物流等成本。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基础上的效率提高,只有不停地改进革新才能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记者 任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