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专利查询鹤壁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型煤高效气化炉,能利用型煤制取水煤气,且所得水煤气质量较高。所述气化炉包括进气系统、炉盖、炉体、炉蓖、炉底部件和灰仓部件,灰仓部件与下灰装置相连,炉体包括上筒体和耐压夹套,上筒体内侧设有炉衬,炉盖中心的炉口处设有保护套,保护套与加煤机相连,炉盖还与出口管相连,上筒体上连有支座,支座与炉支柱相连,支座下端与耐压夹套相连,耐压夹套与炉蓖之间的间隙形成灰渣过渡区,炉蓖共八层,炉蓖横截面为六边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的固定床造气装置,所制作的水煤气成本低、气体质量优,适应性更广,能大范围的应用于合成氨、甲醇、联醇生产等企业,可以替代优质粒煤,对企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我国是小氮肥生产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氮肥,甲醇生产企业约有800多 个,其中60%以上是传统的固定床造气,均以无烟块煤作为造气原料煤,每年需要块煤约 3000万吨。由于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煤田地质构造的影响,无烟块煤的产量很低。因 此,无烟块煤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很难保证企业造气原料煤的正常供应,而大量的无烟粉 煤却因利用率低,长期积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同时,化肥厂用块煤,由于在 运送过程中的破损,也积压了一些粉煤。在化肥厂的合成氨生产中,燃料费用占生产总成本 的1/3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出高效、清洁的型煤制取水煤气装置,不但可以缓解块煤供需 矛盾,充分的利用煤炭资源,同时还可降低生产原料成本,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存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型煤高效气化 炉,能利用型煤制取水煤气,且所得水煤气质量较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型煤高效气化炉,包括 进气系统、炉盖、炉体、炉蓖、炉底部件和灰仓部件,灰仓部件与下灰装置相连,炉体包括上 筒体和耐压夹套,上筒体内侧设有炉衬,炉盖中心的炉口处设有保护套,保护套与加煤机相 连,炉盖还与出口管相连,上筒体上连有支座,支座与炉支柱相连,支座下端与耐压夹套相 连,耐压夹套与炉蓖之间的间隙形成灰渣过渡区,所述炉蓖共八层,炉蓖横截面为六边形。 所述灰渣过渡区的宽度为330~350mm。 所述炉体的高径比为2:1。 所述下灰装置包含不停炉下灰装置和中央灰箱,中央灰箱侧壁上连有气缸,气缸 的活塞端与连杆一端铰接相连,连杆与底座上的转轴相连,连杆另一端铰接在中央灰箱底 部,连杆与封盖相连。 本技术相对于现有的固定床造气装置,所制作的水煤气成本低、气体质量优, 适应性更广,能大范围的应用于合成氨、甲醇、联醇生产等企业,可以替代优质粒煤,对企业产生 很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存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存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下半部分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I区域放大示意图。 其中:1.中央灰箱,1-1.气缸,1-2.底座,1-3.连杆,1-4.封盖,2.不停炉下灰装 置,3.炉底部件,4.灰仓部件,5.炉蓖,6.耐压夹套,7.炉支柱,8.支座,9.上筒体,10.炉 衬,11.保护套,12.炉口,13.炉盖,14.出口管,15.灰渣过渡区,16.加煤机,17.热电偶, 18.传动系统,19.密封式炉条机。【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的型煤高效气化炉,包括炉盖13、炉体、炉蓖5、炉底部件3 和灰仓部件4,灰仓部件4与下灰装置相连,炉体包括上筒体9和耐压夹套6,上筒体9内侧 设有炉衬10,炉盖13中心的炉口 12处设有保护套11,保护套11与加煤机16相连,炉盖13 还与出口管14相连,上筒体9上连有支座8,支座8与炉支柱7相连,支座8下端与耐压夹 套6相连,耐压夹套6与炉蓖5之间的间隙形成灰渣过渡区15,所述炉蓖5共八层,炉蓖横 截面为六边形。炉蓖处设有测温的热电偶17,本技术下部还设有传动系统18和密封式 炉条机19。 本技术中,出口管14为吹风气和煤气的出口管,优选的,出口管的横截面为 椭圆形,这样比较有利于煤棒制气。炉蓖5采用八层六边形,其特点是布风效果较好,布风 均匀,能够使得型煤燃烧过时中心风较多、四周风较少,提高了水煤气的出产率。 本技术使用的过程如下:原料自上方的加煤机16进入,自上而下落入耐压夹 套6内,在炉蓖5的加热下燃烧并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水煤气, 其煤气生产分为两个过程,即吹风和制气过程:先通入空气,使煤燃烧,此过程为蓄热过程; 然后通入蒸汽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水煤气,此过程为吸热过程。 产生的水煤气向上经过出口管14排出,而灰渣则通过下灰装置排出。 本技术中,配套风机为C900,吹风时空气系统流速应在15~25m/s之间,单炉 入炉风管为OSOOmm管道;出炉后吹风气系统流速应10~25m/s之间,单炉吹风气管道为 Φ900_管道。 所述灰渣过渡区15的宽度为330~350mm,其中不包括破渣条的厚度,灰盘直径为 3450mm〇 所述炉体的高径比为2:1,炉体的高度指从炉底兰上平面至炉盖13下平面的 距离,其高度为6800mm ;考虑到型煤蓄热性较差,需要要提高气化层厚度,所以耐压夹套6 高度为3600mm,为减少冷壁效应和热损失,耐压夹套6操作压力优选为2. 5MPa。 本技术中,所述下灰装置包含不停炉下灰装置2和中央灰箱1,中央灰箱1侧 壁上连有气缸1-1,气缸1-1的活塞端与连杆1-3 -端铰接相连,连杆1-3与底座1-2上的 转轴相连,连杆1-3另一端铰接在中央灰箱1底部,连杆1-3与封盖1-4相连。 中央灰箱1的下灰是有气缸1-1控制的,当气缸1-1伸出的时候,带动连杆1-3左 端向下移动,使得封盖1-4顶在中央灰箱1底部,此时灰无法下落;当气缸1-1收回的时候, 带动连杆1-3左端向上移动,使得封盖1-4移位,此时能打开中央灰箱1,灰可以落下。 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 (1)满足工业对块状燃料的需要; (2)合理规划利用劣质燃料; (3)把低效原煤转化为高效能源,节煤环保; (4)把非清洁燃烧的原煤转化为清洁燃料; (5)投资少、成本低、切实可行,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 采用本技术的型煤高效气化炉,单炉产水煤气量6500~7200m3/h,而用现有 技术的Φ2600/2800πιπι锥形炉产水煤气量在4200~4600m3/h。另外,本技术的灰渣通 析发现发热量2100~3000KJ,也就是说残炭率在10%以下。本技术中吨纯煤棒消耗 在1. 50~1. 56吨之间,而现有水煤气生产中吨纯煤棒消耗在1. 7吨以上,也就是说本实用 新型能够使得成本大幅度下降,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下表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煤 气发生炉产生的水煤气与现存技术的锥形炉产生的水煤气的含量比,可以发生本技术 产生的水煤气质量更优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以内。【主权项】1. 一种新型的型煤高效气化炉,包括进气系统、炉盖(13)、炉体、炉蓖(5)、炉底部
一种新型的型煤高效气化炉,包括进气系统、炉盖(13)、炉体、炉蓖(5)、炉底部件(3)和灰仓部件(4),灰仓部件(4)与下灰装置相连,炉体包括上筒体(9)和耐压夹套(6),上筒体(9)内侧设有炉衬(10),其特征是:炉盖(13)中心的炉口(12)处设有保护套(11),保护套(11)与加煤机(16)相连,炉盖(13)还与出口管(14)相连,上筒体(9)上连有支座(8),支座(8)与炉支柱(7)相连,支座(8)下端与耐压夹套(6)相连,耐压夹套(6)与炉蓖(5)之间的间隙形成灰渣过渡区(15),所述炉蓖(5)共八层,炉蓖横截面为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