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秸秆、稻草、玉米杆、树枝,这些长期以来被就地焚烧处理的农林废弃物,如今成了发电的原材料。最近,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坛在广西举行,会上,一组数据表示,中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年处理量,已达到近9000万吨,年发电量已达500亿千瓦时。
“吃”下去的是草,“吐”出来的是电。可以说,这些废弃物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宝贝。然而,除了环保功能,利用农林废弃物发电,还能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和就业带动,为项目区农民带来收入。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说一说变废为宝,带给农民的生财之道。
孙立武:在大家的印象里,农林废弃物,一般都具有污染危害大、处置困难等特点。不过,换一种思路,这些“废弃物”并非只能搞破坏,它们可完全作为发电燃料,进行资源再利用。
农林废弃物发电是生物质发电的形式之一,与传统火电相似,除了燃料属性不同外,发电原理相同、生产方式及电能质量与火电没有差别。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透露:目前,中国已投运和在建的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302个,年处理农林废弃物近9000万吨,每年节约标准煤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产生了很大的环保效益。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每年还有1.8亿吨农林废弃物亟需能源化利用。有数据表明,仅农作物秸秆技术可开发量就有6亿吨。其中除部分用于农村炊事取暖等生活用能、满足养殖业、秸秆还田和造纸需要之外,每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约有1亿吨,折合标准煤5000万吨。
可以说,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已不再是一项环保工作,而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产业。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骆仲泱就曾说过:利用农林废弃物发电,能够最终靠上下游产业链和带动就业,为项目区农民带来收入。
比如1月份刚刚投运的广西扶绥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这一个项目总装机规模有2万千瓦,但是每年能处理甘蔗叶、蔗渣、桉树树皮、稻草等农林废弃物30多万吨,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扶绥项目并网发电不仅完全解决了该地区木材加工业废弃树皮、下脚料无去处的问题,还带动了众多从业者。每年,项目都可以给当地农民增加9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但是,近些年,农林废弃物和生物质发电产业所面临的两难,让这个大有前途的产业“叫好不叫座”。比如,一边是农民大量露天焚烧农林废弃物,却不愿意把废弃物卖给发电厂。而另一边,生物质电厂也面临着燃料短缺的问题。
未来农村的农林废弃物总量还会继续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因此,从长远看,我们该多鼓励农林废弃物的科学技术研发,并根据处理农林废弃物、燃料收购及惠农等特点,及时发放电价补贴,并支付农林废弃物处理费用。
相信,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会逐渐得到农村的认可。这样一举两得的举措,也会为农村同时送上财富和美景。
近日,《安徽省秸秆发电“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通过专家审查。该规划提出,到2017年底前,秸秆发电装机达150万千瓦左右,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位,年利用农作物秸秆约750万吨,秸秆发电利用占全部秸秆综合利用比率达17%。
可可托海水电站通行的隧道,长1.8公里,穿山而过,宛如时光隧道。可可托海水电站深度达到136米的竖井,这座水电站在当时是我国垂直最深、设计最全、施工难度最大、条件最为艰苦的一座电站。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安徽:政府发“红包” 奖励秸秆发电,截至5 月底,全省已建成秸秆电厂21 座,装机规模60 万千瓦;核准在建13 座,装机规模39 万千瓦;年内计划核准建设17 座,装机规模51 万千瓦。有关部门将继续督促上述5 座秸秆电厂抓紧与地方政府签订2016 年秸秆使用协议,争取全省2016 年秸秆协议使用量超过200 万吨,较2015 年提高20%以上。